创程教育:一家专门做协议保过班的学校!
服务电话:029-85568912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历年真题 > 正文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初中物理-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第三批)

发布时间:2019-04-11 13:45:19 编缉:师大创程教育

内容摘要: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初中物理-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第三批)
初中物理《比热容》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河南省商丘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比热容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求适当板书。

(4)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答辩题目1.比热容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

2.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本课课题。

环节二:新课探究

(一)提出问题并猜想

让学生回忆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烧热水的经历。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老师积极参与其中,最后找代表发言,并分析得出结论:

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教师再顺势提出问题:是不是只要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就相同呢?还有没有其他影响因素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还可能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二)制定计划并进行实验

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

提出问题:怎样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学生讨论得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加热时间相同,则物质吸收热量相同。此时,教师应该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此时,影响因素有加热时间、温度升高多少、物质的种类,多个因素影响时,向学生渗透控制变化法的思想。明确基本思想之后,让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到讨论中,适时进行指导和说明,最后确定实验方案:

(三)分析并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物质吸收热量不同,不同物质吸收热量还和他本身有关,进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他的质量与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同时,对于比热容相关的知识进行说明,如单位、符号表示,并强调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环节三:巩固练习

1.熟悉教材中的不同物质比热容表格;

2.根据书中表格,解释导入中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

学生根据实验中的内容,以及比热容表格分析:

沿海地区靠近海,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小。水就起了一个‘空调’的作用所以沿海地区的温差小。

内地因为远离海洋,主要是沙石。其比热容较小,所以易升温也易降温。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可以用物质比热容解释的?

【板书设计】

比热容

实验:

1、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

2、相同质量,加热相同时间

结论:

比热容定义:

符号表示:

单位:

【答辩题目解析】

1.比热容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

【参考答案】

答:比热容的应用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内地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的多,就是因为谁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的变化较小;又如加热相同质量的水和油,油的温度升高的比水快,也是由于油的比热容比水大。

2.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其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比热容的知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但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尤其是要理解好他是物质特有的一种属性,因此在利用实验让学生深刻直观的感受了比热容的意义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不同现象进行理解和分析,加深了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引用能力。

初中物理《浮力》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河南省商丘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浮力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3)要求适当板书。

(4)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试讲内容的拓展延伸。

答辩题目1.本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出重点的?

2.请简述热气球的原理。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用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来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一些列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诸如大黄鸭、轮船、潜水艇等,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做出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知识储备,学生可能会回答: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按照学生的合理假设,引导学生思考要探究浮力大小与这些因素是否有关,相应的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才能严谨的探究所假设的因素是否正确。指导并完善学生的回答,得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1.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2.实验步骤: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4)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记录在表格1中。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4)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再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观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根据表1中的实验数据,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根据表2中的实验数据,可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例题】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N和1.8N,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引导学生反思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在全班分享感悟与体会,为此次实验做一次小结。

2.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同学课下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惯性》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惯性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要有适当板书;

(3)有与生活联系的实例;

答辩题目1.请举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实例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举几个例子?

2.本节课你采用的是情景导入,你还能不能想到别的导入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人们在坐公交车时的视频,学生会发现在公交车停止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向前倾倒。

提问学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由此引出一切物体所具有的性质——惯性。

引出课题——《惯性》。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惯性: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猜想到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提出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分析现象

大屏幕播放两段视频:(1)如图所示,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

(2)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向后仰。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结果:(1)金属片被弹出时,上面的金属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不会随金属片飞出。

(2)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脚已经随车停止运动,而身体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身体会前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的脚已随车开始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身体会向后仰。

3.联系生活

(1)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以提高成绩;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会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

(2)惯性有时也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

交通工具必须配备刹车系统,以免造成危险。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什么不允许客车和货车超载?

物体的惯性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客车和货车超载更加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提出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并对物体的惯性进行分析。

作业:课后搜集一些生活中惯性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板书设计】

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举出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实例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举几个例子?

【参考答案】

有些实例要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如:乘车时要系安全带防止紧急刹车或者突然停下时,人会向前倾;交通工具必须配置上合格的刹车系统,以免造成危险;你骑自行车下坡,往往会采取刹车使下坡速度慢下来保证安全等。

2.本节课你采用的是情景导入,你还能不能想到别的导入方法?

【参考答案】

还可以采用复习导入。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让学生思考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能够导致的生活中的现象。

引出课题:《惯性》。
 

 

看了本文的网友又看了

关键词延伸阅读

关注师大创程微信

1、考试信息早知道
2、考试资料免费下
点击了解详情

考试的路上不在孤单,让
我们走在过关的路上

点击加入考试群>>
最新活动

关注师大创程教育

1、考试信息早知道
2、考试资料免费下
    点击了解详情

推送考试信息,分享考试心得
共享考试资源

师大创程考试QQ群汇总>>

师大创程“微博正能量”
高分之道,轻松开启

联系师大创程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师大路校区
电话:029-85568912 87555512 15399057395
乘车路线:
1.乘19路、44路、215路、215路区间、217路、229路、239路、323路、408路、504路、527路、600路、603路、616路、 631路、704路
2.地铁2号线纬一街站C出口向南500米
邮箱:dadejiaoyujituan@126.com 官方网站:http://www.dade100.cn
陕西创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5002534号-1
  • 扫一扫,第一时间获取考试信息
  • 师大创程教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