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3教育与人的发展

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6-04-27 11:23:45

内容摘要: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而必须弄清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命题点1: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而必须弄清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命题点1: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命题点2:个体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性

  ①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主要观点: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弗洛伊德: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因。

  •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强调遗传的决定作用,研究“双生子试验”。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顿:创立“优生学”。

  (2)外铄论

  主要观点: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育等。主要代表人物:

  •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洛克:白板说。

  •华生:《行为主义》,“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主要观点: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顺序是客观存在的,儿童的发展也是如此。比如,身体的发展是按“首尾法则和近远法则”进行的。即由头部到躯干和四肢,从中心向全身边缘的顺序发展着。初生儿的头部很大,同身体与四肢不成比例,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就逐渐趋于平衡。顺序性反映了机体的成熟过程。大脑的成熟过程又制约着心理的发展顺序。人的认识总是从感觉到知觉,思维则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情感也是从一般的喜、怒、哀、惧等初级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发展起来的。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教学启示:教育需循序渐进。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学生现有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2)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前后阶段既有差别性,又有连续性。

  教学启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分阶段教学,注意各阶段衔接、过渡。

  身心阶段的划分。我国一般将其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其中,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3)不平衡性

  个体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发展方面,都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个体的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均衡。

  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如身高、体重的发展,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儿童出生后第一年。这一时期儿童成长速度非常快,变化很明显。二是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不仅身体素质有很大变化,身高、体重增长很快,而且在心理特点上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是少年儿童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身体结构向成人过渡,性机能开始萌发,能力逐渐增强,成人感逐渐形成,他们往往要求别人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儿童大脑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均衡的。经研究证明,儿童出生后第5到第10个月,大脑的发展最为迅速,以后又经历5~6岁和13~14岁两个显著的加速期。这种不均衡同儿童意识的萌发、认识客观世界的急切需求以及智力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体达到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例如,儿童在少年期身高、体重的增长已达到较高水平,发展比较快,而骨化过程却远远没有完成;儿童在5岁左右是形成数的概念的关键期,而他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知觉的发展则要晚些,至于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则更晚。

  因此针对这一特点,应适时而教,即注意关键期或最佳期。

  关键期是由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通过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提出的。其主要观点:关键期是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使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为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出色的人物。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即使是不很严重的疾病或磨难也会把他击倒。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别差异性

  个体的发展在每个阶段内,每个儿童之间,他们的发展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他们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首先从群体角度表现在男女性别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所有构成方面、发展水平与表现方式。

  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同遗传素质的差异和环境、教育影响的差异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儿童在接受外界影响下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密切相关。同年龄的儿童,由于所处的客观条件和教育影响不同,他们在发展上会有某些差异。而同年龄儿童,即使在客观条件和教育影响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某些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儿童的主观努力和主观态度的不同造成的。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命题点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一)遗传

  1.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①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②遗传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是现成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在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人的遗传素质可以向着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发展;一个先天智力素质比较好的儿童未必在将来会成为一个科学家,一个先天音乐素质比较好的儿童也未必一定会成为一个音乐家,除了遗传给他的可能性外,还要看他所处的社会条件,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努力如何来决定。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人的遗传素质发展的过程,也因人的生活条件的不同,可以提前或推迟,如当今的青少年比以前的青少年,一般说来,在身高、体重上都有所增加,性成熟期提前了,智力的发展也有所提前。所有这些,都说明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

  (4)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

  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如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例如,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如果让6个月的婴儿学走路,不但是徒劳的,而且也是无益的。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二)环境

  1.概念

  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机遇、条件、对象):

  ②是人的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③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因此,那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环境的消极的适应者,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思想是错误的。

  (三)学校教育

  1.教育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主导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教育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体现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统一。

  2)不同点:

  ①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与社会:

  ②教育活动主客体都是人,各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活动反映着主体自身的主观意志和能动作用;

  ④教育活动反映主客体共同的主观能动作用及社会意志的体现。

  (2)教育活动与环境的不同

  ①环境是客观存在,是结果;

  ②教育是活动的过程,活动终止便无教育的存在;

  ③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无目的的、潜在的;

  ④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有目的的、自觉的、专门的。

  2.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影响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比起环境的自发影响来说,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主要表现在:

  ①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还应争取学生家庭和街道等社会力量的配合,系统一致地去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的力量更大,教育的效果更好。当学生家庭和校外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学生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自觉地抵制和克服不良的影响,并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以及社会上有关机关团体的联系工作,调动学生家庭和社会力量中的积极因素,抵制和克服影响学生发展的消极的不良因素,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四)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其构成要素:需要、动机和目的。

  1)需要:由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已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所激发,是人发展的动力源泉。

  2)动机:当主体产生明确的需要,强烈地激起人的活动意向时,转化为各种水平的动机。

  3)目的:由动机所引起的行动的预期结果,目的制约着人的行动。

  1.体现

  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作用

  (1)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发展。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做出有选择的反应,是赞成或是反对,是积极行动或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能自觉地做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在能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2)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3.原则

  ①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②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尊重学生的选择;

  ③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命题点4: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①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④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

  ⑤教育则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
 

  命题点5:青春期中学生生理的变化
 

  1.两个重要结论

  ①人的一生有两个关键期:新生儿、青春期。

  ②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发展阶段。

  2.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①身体形态变化;

  ②身体机能发展:

  ③大脑显著增长;

  ④性的发育与成熟。

关键词相关内容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师大路校区
电话:029-85568912 87555512 15399057395
备案:陕ICP备15002534号-1
  • 扫一扫,第一时间获取考试信息
  • 大德教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