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程教育:一家专门做协议保过班的学校!
服务电话:029-85568912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历年真题 > 正文

2018下半年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发布时间:2019-04-11 13:29:25 编缉:师大创程教育

内容摘要:2018下半年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播放展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20世纪末鼓励独生子女到现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并思考:这一政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决策。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历史领域,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探究

材料一: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材料二: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养老抚幼功能弱化。2013年,我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

材料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养老等问题更加尖锐,群众生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思考:材料中哪些属于社会存在?哪些属于社会意识?二者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1)社会存在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回顾上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材料,请学生思考: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出调整?结合预习的课本知识,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提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不管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皮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全面二孩政策”提出背景:“十二五”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养老抚幼功能弱化。人口红利减弱;群众生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原来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思考:你怎样看待全面二孩政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这体现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针对全面二孩政策,也有人说,这一政策是习大大等领导人主观臆想出来的。你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这一说法是明显错误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思考: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两组关系的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升: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表现。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者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些生活中能够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答案】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2.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识记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2019年元旦清华大学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思考:这首歌曲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教师总结,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对人又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对人生又有着怎么样的影响?顺势导入今天的新课《丰富精神世界》。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活动一:情境创设

在一次评选20世界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化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

同桌之间合作探究,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谈谈自己的感

受,与同学分享。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进行追问:你认为那些书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教师总结:文化对人的有着重要影响,文化不仅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

活动二:小组讨论

除了读书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精神世界外,还有哪些其他活动呢?

参加这些活动对人格形成又有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以政治学习小组为用时5分钟讨论以上问题,讨论中老师进行巡视和点拨。

小组回答,教师总结: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都是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参加这些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3.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活动三:时政新闻厅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改革开放40年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时政分享: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并将在2020年举办冬季奥运会

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女排精神”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引导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文化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环节三:巩固提高

问题:在学校参加了哪些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最后师生明确: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文化,不断丰富精神世界。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不仅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还是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紧跟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觉。

课后作业:文化塑造人生除了优秀文化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外,还有哪些其他表现呢?课下搜集一下相关材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根据题本内容的知识分析和题本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这一教学重点。学生在学习中较容易把握文化对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对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知识还不够透彻,参加哪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都对人格的行成又有着的影响并不能够很好的把握。

所以教学中应用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健康积极有益的文化活动,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怎么理解中国文化的繁荣?

【参考答案】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无助力量。

(2)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对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国要想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思想政治《兼顾效率与公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三个和尚》的音乐片段。

思考:音乐中这个故事情节简单,短小精悍,但却十分有名,流传至今。故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哪位同学发现了?

学生回答:“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教师总结:下面我们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一奇怪的现象。从一开始的一个和尚到两个和尚再到三个和尚,人力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产出却越来越少。换句话说,是什么在降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效率的含义

过渡:同学们,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解释过效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当然,这只是对效率的一种形容,还算不上定义。那么,什么是效率?什么是“讲效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讲效率”也就是提高效率,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果。那么如何提高效率呢?让我们回到《三个和尚》的故事当中,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和尚多了反倒没水喝了?

(2)如果让你来做长老,改变这一状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大家挑水的积极性呢?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看来,“三个和尚没水喝”并不是规律。如果能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分配方式,把劳动报酬与贡献的多少挂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效率是可以提高的。三个和尚不仅不会没水喝,而且会有水喝不完。当然,如果分配方式不合理,不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就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不干,少干)。可见,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效率和公平是有密切关系的。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过渡: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蛋糕做大,并且把蛋糕分配合理。其实这就涉及到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下面大家来看多媒体展示的“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图片,同学们思考一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把蛋糕做大,体现了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蛋糕分什么”?所以说,如果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把蛋糕分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的去做蛋糕”。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过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那么,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呢?(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找到答案)

学生总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环节三:巩固提高

师生互动: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环节四:小结和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效率的含义已经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同学们要重点掌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课下请同学们做一项小调查:调查自己家里近几年的收入情况的变化,并探究这些变化相联系的国家政策,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讨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如何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参考答案】

(1)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4)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2.说说如何备好一节课?

【参考答案】

充分备课时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教材、学生、教学方法、教案。这四个方面都要兼顾,才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答案。

一节优秀的教学课,要从以下方面准备:

首先,备教材。教材分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保证,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教材的过程既是教学科学把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

其次,备学生。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学生特点。

再次,备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最后,备教案。一份好的教案可以是教师上课的指向标,能更好的帮助老师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以及设计更加完善的课堂实施步骤,达到高效教学。

看了本文的网友又看了

关键词延伸阅读

关注师大创程微信

1、考试信息早知道
2、考试资料免费下
点击了解详情

考试的路上不在孤单,让
我们走在过关的路上

点击加入考试群>>
最新活动

关注师大创程教育

1、考试信息早知道
2、考试资料免费下
    点击了解详情

推送考试信息,分享考试心得
共享考试资源

师大创程考试QQ群汇总>>

师大创程“微博正能量”
高分之道,轻松开启

联系师大创程

联系我们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师大路校区
电话:029-85568912 87555512 15399057395
乘车路线:
1.乘19路、44路、215路、215路区间、217路、229路、239路、323路、408路、504路、527路、600路、603路、616路、 631路、704路
2.地铁2号线纬一街站C出口向南500米
邮箱:dadejiaoyujituan@126.com 官方网站:http://www.dade100.cn
陕西创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5002534号-1
  • 扫一扫,第一时间获取考试信息
  • 师大创程教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