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 试题资料 > 正文

2018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

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8-11-23 10:14:25

内容摘要:2018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初中化学《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溶液》。初中化学《化合价》。

2018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

初中化学《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多媒体展示多种植物油的图片,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回答】油脂。

  【教师引导】厨房炒菜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植物油,那么植物油是如何提取的呢?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植物油中的大豆油的提取过程。

  (二)新课教学

  1.提取原理

  【教师提问】油脂普遍具有哪些性质呢?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学生回答】

  ①不溶于水;

  ②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教师引导】利用有机溶剂可以把植物果实,如大豆、花生中的油脂提取出来。

  2.提取过程

  【多媒体展示】实验用具:大豆、己烷、研钵、过滤装置、烧杯、试管等。

  【教师演示】用研钵把5克大豆研碎,放到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震荡后静置几分钟。

  【教师提问】油脂已经溶在了己烷中,接下来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回答】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提取液。

  【教师演示】过滤器过滤提取液。

  【教师提问】那么己烷与油脂要如何分离呢?

  【学会回答】利用两种物质沸点的不同,通过蒸发的方式把己烷蒸掉。

  【教师演示】用热水浴蒸发掉己烷。

  【学生实验】学生实际操作,用己烷提取大豆中的油脂,把油移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10mL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得到的大豆油。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得到的大豆油的颜色状态是怎样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学生回答】黄色油状液体。

  【师生总结】这一实验中,利用了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用己烷提取了大豆中的油脂。再利用了己烷易挥发的性质,除去了己烷。

  【提出问题】尝试总结从大豆中提取油脂的全过程。

  【学生回答】研碎→加己烷→静置→过滤→蒸发己烷→加水震荡→静置。

  (三)拓展提高

  【多媒体展示】各种富含油脂的食物:肥肉、花生。

  【教师讲解】油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说明需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课下查阅资料,油脂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写成一篇文章。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举例说出几种含有油脂的食物?

  【参考答案】

  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猪油、牛油等,常温下呈液态的叫做油,常温下呈固态的叫做脂。

  2.本节课你采用了什么导入方法?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参考答案】

  本课我采用的导入方法是生活导入,生活导入也是情景导入的一种方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导入,可以让学生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中更快的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热情。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悬念导入

  【提出问题】结合生活和已有知识,试着回顾,列举出大家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

  【学生回答】学生1:碳酸钠和稀盐酸能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学生2: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

  学生3:石灰石和稀盐酸也可以。

  【提出问题】实验室到底采用哪些原料来制取二氧化碳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又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探究新知

  1.确定实验原理

  【演示实验】向学生分别演示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

  实验2: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实验。

  【提出问题】分别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1: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很剧烈。

  实验2:开始反应时有气泡,一会儿就没有了气泡。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提出问题】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思考实验室中能否采用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1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实验2反应一会儿停止,不理想,总之不能用这些这两个反应获得持续、稳定的气流。

  【演示实验】进行实验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演示。

  【提出问题】上述三个实验中,哪一个比较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3反应速率比较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装置选取

  【投影展示】先利用投影展示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提出问题】思考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提出问题】讨论收集气体时一般有哪几种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合作探究】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提出问题】根据刚刚确定好的实验原理,结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该为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投影展示】投影展示出相关的实验仪器,学生从中选择,拼一拼,装一装,设计并组装出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二氧化碳的检验

  【提出问题】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并举出例子,如:氮气也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提出问题】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总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性,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尝试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检验的文字表达式?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总结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探究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和二氧化碳的检验。

  【布置作业】分别列举几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排水法收集的气体。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可以用启普发生器制备二氧化碳吗?

  【参考答案】

  可以。

  启普发生器的条件:

  (1)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

  (2)不需要加热、反应速率适中;

  (3)生成气体不能易溶于水。

  2.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并简述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呈现的?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通过演示3个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现象选择较好的方式进行实验,从而确定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反应原理及生成物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制备装置和收集装置,最后通过学生的动手组装实验装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原理和技能的掌握。

初中化学《溶液》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喝雪碧、可乐时是什么味道?

  【学生回答】雪碧、可乐喝起来都是甜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回答】因为雪碧、可乐属于混合物,溶解了很多糖、香精等添加剂。

  【教师引导】没错,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在生活中像可乐,雪碧这样的液体有很多,那像这样的液体在化学中我们把它叫做溶液,溶液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溶液世界里又有哪些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溶液的形成,揭开溶液世界的神秘面纱。

  (二)探究新知

  1.溶解现象

  【教师提问】将食盐放入水中会有怎么样的现象发生?

  【学生实验】食盐溶水。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提问】只有食盐这样吗?其他物质会不会?

  【学生实验】利用高锰酸钾、蔗糖开始溶水实验。

  【教师提问】将其他物质放入水中,发生了什么?

  【学生回答】物质消失并进入了水中。

  【教师讲解】我们把物质放入水中,物质消失并进入水中的这个过程称为物质的溶解。(板书书写)

  【教师提问】物质溶解的本质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并参与讨论。)

  【视频展示】播放溶解过程的动画,让学生更为直接的了解溶解过程。

  【合作探究】溶解过程:将物质放入水中,构成这些物质的离子(如食盐中的钠离子)或分子(如蔗糖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向水里扩散,最终均匀的分散到水中。

  【教师提问】溶解后形成的体系又会有什么特点呢?

  2.溶液

  【学生回答】溶解后形成的体系,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把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板书书写)

  【教师讲解】溶液由两部分构成:溶质和溶剂。被分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食盐,分散到它里面的物质称为溶剂。(板书书写)

  【教师提问】溶剂一定是水吗?

  【学生实验】将碘放入酒精中。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提问】将碘放入酒精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回答】碘消失了,并且酒精由无色变成了红棕色。

  【教师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碘在酒精中发生了溶解,形成了溶液。

  【教师讲解】在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水是最为常见的溶剂,有时我们还要使用到其他溶剂。所以,我们的溶剂不只是水,还有很多其他的溶剂,如酒精等。

  (三)巩固提升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课下通过家庭小实验探究溶质能否无限度的溶解在溶剂中。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相同吗?

  【参考答案】

  汽油和洗涤剂清洗油污的原理不同。汽油能溶解衣服上的油污,从而具有去油污的作用,而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衣服上的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从而具有去油污的作用。

  2.结合本节课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应该注意什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参考答案】

  设置“小组讨论”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讨论问题的时机,要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其次,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再次,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协助学生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最后,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点拨疑难问题、适时给予指导。因此,我将小组讨论设置在本节的难点“溶液的微观过程”上,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既符合学生思维和认知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我及时的进行点拨和指导,达到最好的探究效果。

初中化学《化合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那么大家还记得这两个物质的化学式要如何书写么?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已知元素的化合价该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学生回答】知道了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根据成分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提出问题】两种不同的元素在结合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比与化合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化合价之比与原子个数比互为倒数。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作业:阅读课本,思考已知化合物,该如何推求其中元素未知的化合价?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举例说明化合价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例如NaCl中,一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是-1价,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是+1价。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电子对偏向那种原子,那种原子就显负价,电子对偏离那种原子,那种原子就显正价。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参考答案】

  学生需要掌握两点:首先,能背诵出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其次,能说出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即非金属元素与氢、金属化合显负价,与氧化合显正价 氢1(+1)、氧2(-2)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师大路校区
电话:029-85568912 87555512 15399057395
备案:陕ICP备15002534号-1
  • 扫一扫,第一时间获取考试信息
  • 大德教育微信